“老板,来一份大盘鸡,再来一份黄面烤肉。”“老板,还有客房吗?”随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光临,窝斯盼·马勒克不停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客人,忙得不亦乐乎。
巴特正在带领游客跳图瓦舞蹈。
窝斯盼·马勒克是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风景区一家民宿、餐厅的老板,而在2014年以前,他赖以维持生计的方式是放牧。
近年来,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,喀纳斯风景区开始发展民宿产业,并投入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形成了民宿+旅游的发展模式,不仅让窝斯盼·马勒克鼓起了“钱袋子”,还让他从牧民摇身一变成了老板。
喀纳斯风景区家访点内歌声悠扬。
民宿也成“打卡”点 牧民摇身变老板
6月25日,记者跟随“新时代·幸福美丽新边疆·新疆是个好地方”采访团一行来到喀纳斯风景区,映入眼帘的除了这里湖光山色独好外,还有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民宿。
背靠雪山、绿树环绕、鲜花点缀,还有猫咪在屋前伸着懒腰……在窝斯盼·马勒克的民宿前,总有游客不时来“打卡”拍照。
“现在的生活太好了,就像做梦一样。”看着热闹的餐厅、爆满的客房,窝斯盼·马勒克不止一次感叹。
汗德尕乐队正在为游客演奏。
窝斯盼·马勒克今年35岁,在这里出生、长大,2014年以前,他还是牧民,彼时他养了100只羊、30头牛,一年收入六七万元,偶尔也会带着游客体验骑马,赚点零用钱。
随着游客越来越多,窝斯盼·马勒克的家里还会有游客拜访,热情好客的他会让妻子烧上一壶奶茶、烤一些烤肉招待,而在旅游旺季时,还有游客询问能否住宿。
慢慢地,窝斯盼·马勒克萌生了开民宿的想法,在一名游客的帮助下,他还去了北京考察,回来后,经政府支持帮助,他租下了邻居的房子,又将自家房子改造一番,民宿便开业了。
在喀纳斯风景区,每家民宿都独具特色。
“当时的民宿就是几张床,不到十间房,但却比放牧赚得多。”窝斯盼·马勒克说,尝到甜头后,第二年他继续将民宿改造升级,收入直接翻了一番。
如今,窝斯盼·马勒克自己的民宿客房已达30余间,餐厅每天接待客人300人次。同时他还和其他农牧民联合成立了合作社,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。
“现在合作社有200间民宿客房,而合作社中的20户牧民,也个个成了老板,通过发展民宿,我一年可以收入七八十万元,真正从脱贫走向了致富。”窝斯盼·马勒克说。
近年来,布尔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,大力发展全域旅游,并由此探索“旅游+扶贫”模式,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全域旅游发展之中,借此实现农牧民脱贫并走向富裕。
目前,喀纳斯风景区有民宿超过230家,为当地农牧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00个。
阿热山·萨木拉提的民宿休闲餐吧别有韵味。
民宿主打“特色牌” 迷人风情有“钱景”
一直以来,喀纳斯风景区强调突出自然生态优势及传统古村落保护,努力让民宿融入迷人的湖光山色之中。
随着喀纳斯风景区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景区接待能力也不断增强。2018年,喀纳斯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77.9万人次,与2017年相比增长46.1%,单日接待首次突破10万人次大关;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、与2017年相比增长42%。
旅游经济持续蓬勃发展让旅游民宿也脱颖而出,成为不断丰富全域旅游的新业态、培育全域旅游消费热点的新“钱景”。
如今,在提升服务设施和标准的同时,喀纳斯风景区更是主打文化和民俗两张“特色牌”。
民宿老板阿热山·萨木拉提。
在喀纳斯风景区一家“家访点”,洁白的毡房内,马头琴悠扬、呼麦低沉、图瓦三弦急促……现在来喀纳斯旅游,除了欣赏旖旎风光外,在“家访点”看一场别具特色的民族演出成了游客们的必选项目之一,在“家访点”,游客只需付一定的费用,就可以在这里欣赏民俗音乐,小憩喝茶,品尝特色小吃,参观图瓦人家的房子,听主人介绍图瓦人的风俗习惯、观看表演,感受原汁原味的古老图瓦民俗文化生活。
今年26岁的巴特是这家“家访点”的讲解员,从小在这里长大,大学毕业后,他选择回到家乡,“我会给游客讲解毛皮滑雪历史,会教他们跳图瓦舞蹈,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,能让游客爱上这里。”他说。
巴特讲解完毕后,新疆本土乐队汗德尕乐队的演奏让游客们瞬间沸腾了起来。
乐队成员塔美尔来自内蒙古,其余成员均来自新疆,塔美尔每年有近半年时间在新疆与伙伴一起为游客演奏。
“我们大多数时间在喀纳斯,也不时进行全国巡演。对于乐队来说,喀纳斯是一个大舞台,我们在这里找创作灵感、唱歌给游客听,将原生态与现代演奏技巧结合起来,希望把新疆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游客。”塔美尔说。
窝斯盼·马勒克正在接受记者采访。
而在距离“家访点”五百米以外的一家民宿休闲餐吧内,天南海北的年轻游客汇集在这里,坐在小院内或聊天或赏景。
江苏游客杨琴说:“小院内绿草如茵、山花烂漫,不出院子便可欣赏美景,还可感受新疆的人文风情,可以说住在这里的民宿,不止是景点‘打卡’、更是人文旅游。”
“这里汇集了很多潮流元素,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,还有吉他演奏,年轻人都喜欢,我希望能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有情怀的旅游目的地。”民宿老板阿热山·萨木拉提说。